
胡春光教授
胡春光,博士,教授,碩士生導師,湖南省121創(chuàng)新人才培養(yǎng)工程第三層次人選,全國教育效能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、中國教師教育分會常務理事、現(xiàn)代教育管理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、全國德育委員會理事。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,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、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課題19項,出版專著2部。在《高等教育研究》等刊物發(fā)表論文82篇,其中CSSCI論文28篇,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7篇。2019年、2022年分別獲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、特等獎,2021年獲湖南省社科成果優(yōu)秀獎三等獎。主要從事教育社會學與教育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。
像擠海綿里的水一樣擠出時間做科研
與全身心投入學術研究的學者不同,現(xiàn)在的胡春光教授不僅要做科研,還要做行政。“做行政工作,太忙了,搞科研的時間少了。”胡春光教授笑著調侃道。作為學校的教務處處長,工作自然是繁巨的。在短短兩個小時的采訪過程中,他就數(shù)次起身離開那張堆滿公文的辦公桌,暫停采訪去處理一些要緊的工作。
胡春光教授表示,行政跟科研之間有矛盾、有沖突,但也有益處。有矛盾、有沖突是指做行政必然會牽扯到很大部分的精力,導致沒有充足的時間閱讀、動手寫文章、做課題研究。他說道:“做一個純粹的學者,需要有大量空閑的時間來提升自己。但是做行政也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,所以這是一個矛盾。”
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,行政于科研而言也是有益的。他說道:“做行政可以促進思考。比方說作為行政人員,我們對大學基層的觀察與了解是比較深入的,所以對于某些大學現(xiàn)象我們也會有更深入的思考,這些思考就可以轉化成課題研究?!?/p>
對于他來說,行政不僅是一份工作,也是一種歷練?!靶姓c科研之間有矛盾,我只能迎難而上。”他表示,自己是靠擠時間來做科研、寫文章。平時利用工作之余閱讀經(jīng)典,豐富自己;在假期就騰出時間動筆寫作,像擠海綿里的水一樣擠出時間做科研。
腳踏實地、精益求精做科研
在談到剛做科研的經(jīng)歷時,胡春光教授講述了兩件事。他回憶道:“第一次做科研是在我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,1998年高校大擴招,當時很多學校的辦學條件不足以支持急速擴招。所以湖北省教育廳交給湖北省教科所一個課題,名稱是《在大擴招的背景下如何保障高等教育質量》”當時還是碩士研究生的他,第一次跟導師一起實地調研了湖北省內十所高校。調研之后馬不停蹄地回校整理資料,深入分析擴招之后各個學校所面臨的困難,提供解決辦法。
胡春光教授稱第一次做科研讓他收獲良多,“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到科研是怎么做的。第一次明白如何設計問卷、如何在實際當中去獲取素材,了解真實情況?!彼f:“咱們這個搞研究啊,如果僅僅是在書齋里面搞,那是不行的。”從實踐中來,到實踐中去,這是做科研的基本原則。
碩士研究生時期的初次嘗試,讓他明白了科研道路須得腳踏實地,深入調研才能寫出好文章。而讀博期間導師的諄諄教誨,則讓他意識到科研道路更要精益求精。胡春光教授回憶說:“我的博士生導師對我影響很大,他給我的印象就是非常勤奮刻苦。我記得開始讀博的時候導師就給我開了一個書單,上面有120本書,要求我全部看完?!睆哪菚r開始,胡春光教授刻苦研讀這些專著,為后來開展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胡春光教授還回憶起一件事:“導師還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與他合寫一篇論文。在與導師一起寫作的過程中,小到句與句之間應該用什么樣的標點,大到整篇文章該如何謀篇布局,他都手把手地教我。”這篇文章導師帶著他足足寫了半年,把當年能找到的所有的教育社會學教科書全部研讀了一遍,改了十稿,最后發(fā)表在《華中師范大學學報》上,文章被《新華文摘》和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轉載,產(chǎn)生了不錯的學術影響。胡春光教授說:“通過這次合作寫作,訓練了我的寫作思維和語言表達,讓我明白,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,而是改出來的?!?/p>
胡春光教授的學生賓瑩告訴記者:“胡老師對科研的態(tài)度非常嚴謹認真。我們參加挑戰(zhàn)杯時,因為沒有經(jīng)驗,最初完成的申報書不太理想,胡老師就帶著我們一個一個字地修改,指出存在的問題,還給我們制訂計劃,提出要求,提供資料讓我們學習?!?/p>
本校同事彭玲藝也對胡春光教授嚴謹認真的科研態(tài)度印象深刻:“他非常嚴謹,在科研上追求卓越。他會反復閱讀自己的文稿,反復推敲文中的觀點、字句,反復進行修改?!?/p>
不管是學生還是同事,都對胡春光教授嚴謹認真的科研態(tài)度贊揚有加,足以見得他對待科研的虔誠之心。善學者窮于一物,不善學者窮于物物。他懷著一顆做好學問的本真之心,在教育社會學研究領域里磨砥刻厲,將腳踏實地、精益求精的態(tài)度融入到了整個科研生涯。
高質量科研是高質量教學的保證
在談到教育與科研之間的關系時,胡春光教授態(tài)度鮮明地指出,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本身就要搞科研,只有高質量的科研支撐,才有可能有高質量的教育。他說道:“先有真學術而后有真教育。大學的教學與中學的教學是完全不一樣的,中學教師更側重于傳授知識。但是大學的教師,更多的是要求啟發(fā)學生的思維,引導他們進行想象與創(chuàng)造?!?/p>
胡春光教授表示,“教人必先正己”,作為一個大學老師,自己沒有創(chuàng)造力,何以培養(yǎng)出富有創(chuàng)新精神的學生?如果大學老師沒有科研能力的話,課堂就是一個平庸的課堂。胡春光教授引用一句老話:“要想給學生一碗水,老師就要有一桶水?!彼€作了進一步解讀:“現(xiàn)在一桶水其實都不夠,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學老師提出了新要求,應該是要有一潭水,而且是一潭活水?!彼R赃@一更高的要求勉勵自己,也常以此勉勵學生多讀書、多思考。
回顧來路,談及自己為何選擇“做科研”,胡春光教授的回答很簡單,也異常誠懇,“對我來說,科研就是我生活的一種方式,它在我的生活中會自然流淌出來。”“科研是什么?”他覺得就是對很多問題進行思考,“對過去沒人搞懂的問題,我想把它搞清楚?!敝卑讌s堅定的這句話,如一把火炬。他便舉著這把火炬,在漫漫科研路上迎風而行。
談及大學生如何做科研,胡春光教授指出:“做科研的因素有三:一是毅力,二是想象力與創(chuàng)造力,三是敏銳的觀察力?!笔ベt之學,固非一日之具。大學生首先要夯實自己的專業(yè)知識,其次是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,最后要大量研讀具有學術性的文章。
魯迅曾說:“我寫作不是在隔岸觀火,是在燃燒自己,我寫作是在發(fā)現(xiàn)自己?!闭\如斯言,胡春光教授說:“做科研不是任務、更不是工具,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?!彼⒅咀饕惶痘钏钥蒲兄礉櫇捎龅降拿總€學生。
(編審:侯蓉)